余甘子,又名余甘果、油柑果、庵摩勒等,是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實,表面棕褐色至墨綠色,內(nèi)果皮黃白色,氣微,味酸澀回甜。冬季至次春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干燥。以個大、肉厚、回甜味濃者為佳。余甘子與訶子、毛訶子共同被稱為“藏藥大三果”。
余甘子性涼,味甘、酸、澀。歸肺、胃經(jīng)。能清熱涼血、消食健胃、生津止咳。用于血熱血瘀、消化不良、腹脹、咳嗽、喉痛、口干等。
《唐本草》記載:余甘子“主風虛熱氣。”
《本草拾遺》記載:余甘子“主補益,強氣力。取子壓取汁和油涂頭生發(fā),去風癢,初涂發(fā)脫,后生如漆?!?/span>
《海藥本草》記載:余甘子“主上氣咳嗽?!?/span>
《異物志》記載:余甘子“鹽蒸之,尤美,可多食。”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余甘子“久服輕身,延年生長。”
《本草衍行》記載:余甘子“解金石毒,為末作湯點服?!?/span>
《四部醫(yī)典》記載:余甘子“清血熱,治血熱旺盛及其引起的眼病,肝病。”
余甘子排骨湯
1.排骨2根、余甘子15顆、姜、鹽適量
2.排骨焯水備用。鍋中加水、排骨、余甘子和姜片,大火燒開改小火煲60分鐘。出鍋前加入鹽調(diào)味即可。
功效:生津止咳、清熱化痰。
鹽腌余甘子
1.余甘子500g、鹽50g、冰糖、水適量
2.余甘子洗凈,晾干,劃小口,放入密封罐,加入食鹽、冰糖、涼白開,密封7天后即可。
功效:行氣消食。
余甘子果脯
1.余甘子500g、蜂蜜300g。
2.余甘子洗凈,放入蒸鍋中蒸熟,去核,和蜂蜜一起加入不粘鍋中炒干即可。
功效:潤肺生津止咳。
余甘子銀杏龍眼肉粥
1.余甘子20g、銀杏果10g、龍眼肉5顆、大米100g。
2.大米、余甘子分別洗凈,銀杏果、龍眼肉均去殼。
3.一起放入砂鍋中,加入適量清水,煮至米爛粥稠即可。
功效:清熱利濕、補血涼血、健脾益胃,用于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腹脹等不適。
余甘子食用注意事項
1. 余甘子性涼,脾胃虛寒者不宜。
2. 孕婦、女性經(jīng)期不宜。
3.不宜與辛辣、魚類食物同食。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(文/鄭莉 審/丁樹根)
地址:蕪湖市九華南路430號
咨詢電話:0553-3838500 中藥飲片快遞咨詢電話:0553-5960557
網(wǎng)站聲明:蕪湖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 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 @ 2024
微信公眾號
微信訂閱號
視頻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