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髓型頸椎?。╟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,CSM)是頸椎退行性改變導致脊髓受壓或/和脊髓供血障礙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礙性疾病,約占頸椎病中的10%~15%,好發(fā)于40-60歲;是頸椎病中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,常侵犯錐體束,治療不當或誤診會導致嚴重殘疾,影響生活質量,因此有必要準確認識脊髓型頸椎病的基本概念,進而有利于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脊髓型頸椎病是以頸椎間盤退變?yōu)椴±砘A,包括相鄰椎體后緣退變增生骨贅形成,使該節(jié)段椎管失徑和有效管腔狹窄并導致頸脊髓的慢性壓迫癥,引起與之相關的臨床癥狀和體征。脊髓型頸椎病的發(fā)生同其它頸椎病的發(fā)病啟動點是相同的,發(fā)病的基礎是頸椎間盤的退變,椎間隙高度丟失,繼而頸椎間的韌帶松弛,頸椎的失穩(wěn),椎間盤突出,繼發(fā)性椎后緣骨質增生,并與松弛皺褶的突入椎管的韌帶共同導致頸椎椎管狹窄,頸脊髓受壓,產生脊髓功能障礙的表現。按感覺、運動缺失程度表現為①半側型②中央型③交叉型。臨床上多見于中老年患者,常有頸部慢性勞損的病史,或落枕病史,或頸部外傷史。發(fā)病時頸部癥狀并不多,或僅有輕微的頸部不適,容易與其它神經系統疾病混淆。多表現一側或兩側下肢麻木、無力、雙腿沉重發(fā)緊、步態(tài)不穩(wěn),行走時如“踩棉花”感。繼而表現一側或兩側上肢麻木、無力或持物易落,不能完成精細動作,如扣紐扣,夾花生米等。胸腹部有束帶感。嚴重者行走困難,可導致二便失禁或小便困難,甚至癱瘓。頸椎X線片可見頸椎曲度變直或向后成角,椎間隙狹窄,椎后緣骨質增生,項韌帶鈣化。CT可見椎后緣增生、椎間盤突出,椎管狹窄,脊髓受壓。MRI可清晰顯示脊髓受壓程度。
由于MRI的普及,臨床上能夠更早的對脊髓型頸椎病做出診斷,但臨床上應以患者癥狀、體征、影像學三者一致才能診斷脊髓型頸椎病,盡管影像學上有增生、椎間盤突出、椎管狹窄,但患者無脊髓型頸椎病的癥狀,也沒肌張力增高及病理征等體征,那么就不能診斷脊髓型頸椎病,需臨床觀察和定期隨訪。
脊髓型頸椎病早期雖然用非手術治療有效,但難以根治,拖延日久,只會加重脊髓損害。Clarke和Rrobinson最先報道了120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未經治療或治療前的自然史,發(fā)現一旦確認是由本病導致的脊髓功能障礙,則永遠不可能完全恢復正常,神經功能障礙自行消失基本不可能。因此,脊髓型頸椎病一經確診,建議盡早手術治療。目前治療方法有前路減壓植骨融合、后路減壓椎管擴大成形及椎間盤置換三種方法。當然三種方法都各有其相應適應癥,但臨床上目前絕大多數脊髓型頸椎病都可以通過前路減壓、恢復椎間盤高度,并行相應椎間植骨融合手術達到治療目的。
我科近年來開展了各種脊柱創(chuàng)傷及脊柱疾病手術,常規(guī)開展脊髓型頸椎病前路減壓、植骨融合內固定術,頸椎骨折脫位復位內固定融合手術,腰椎椎管狹窄開窗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手術,腰椎滑脫復位內固定手術,脊柱側彎矯形術,腰椎結核前路倒“八”字切口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內固定手術,腰椎間盤突出開窗髓核摘除手術,脊柱骨折脫位復位內固定手術等,手術效果均非常滿意,受到患者的好評,歡迎廣大病友前來就診。
地址:蕪湖市九華南路430號
咨詢電話:0553-3838500 中藥飲片快遞咨詢電話:0553-5960557
網站聲明:蕪湖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 版權所有 Copyright @ 2024
微信公眾號
微信訂閱號
視頻號